
一、设计规模
根据沟通确定:污水处理设计处理规模为2700.0m3/d,按每天20小时运行,则每小时设计处理负荷为135.0m3/h。
总水量90%以上,加之为理工类学院,实验课程非常少,主要建筑内实验,基本没有含毒有害废水产生。全校现有师生数约18700人,按照人均用水150L计算,污水排放率为80%,安全系数取值1.2,则每天排放的污水量约2700m3 。
根据资料以及同类工程经验和同行业污水排放情况。现对该校区内的废水水质暂定为:
设计进水水质情况表
进水量(m3/d) | 项目指标 | 污染物浓度mg/L |
2700 | CODCr | 300-500 |
BOD5 | 200-250 | |
SS | 200-250 | |
氨氮 | 20-30 | |
动植物油 | 30-50 | |
PH | 6-9 | |
总磷 |
3-5
|
二、排放要求
根据有关环保办法规定,本工程处理后水质需满足《全球赌博十大网站》(GB 8978-1996)一级标准,后期(管网建成)本工程处理后水质需满足《全球赌博十大网站》(GB 8978-1996)三级标准,具体参数如下:
设计处理规模(m3/h) | 项目指标 | 正常出水水质 | 一级污染物浓度mg/L | 三级污染物浓度mg/L |
135 | CODCr | ≤50 | ≤100 | ≤500 |
BOD5 | ≤10 | ≤20 | ≤300 | |
SS | ≤10 | ≤70 | ≤400 | |
氨氮 | 5-8 | ≤15 | 不要求 | |
动植物油 | ≤10 | ≤10 | ≤100 | |
PH | 6-9 | 6-9 | 6-9 | |
磷酸盐 | ≤0.5 | ≤0.5 | 不要求 |

三、工艺方案确定
1、工艺选择原则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废水处理站的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出水水质、运行管理是否方便可靠。本设计工艺方案的确定遵循以下原则:
(1) 全面规划,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
(2) 采用工艺先进、成熟、管理方便的设计方案。
(3) 设备选型合理、可靠、先进。
(4) 减少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
(5) 运行管理方便,运转方式灵活,并可根据不同的进水水质调整运行方式和参数,最大限度地发挥处理装置和构筑物的处理能力。
(6) 便于实现处理工艺运转的自动控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2、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本项目污水是基本常规的生活污水类型,污水水质有机物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此外,还含有各种微量金属和各种洗涤剂、多种微生物。原水以有机物为主,BOD/COD比值较高。可生化性较好,不含有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不超标,所以处理以除有机物,脱氮为主。
校区生活污水其BOD5/CODCr值大于0.35,可生化性较好;由于MBR工艺在工艺的先进性,出水的可靠性、稳定性,运行管理方便性,经济性以及可以根据出水要求快速调整运行方式等方面均有突出优势,因此本项目最终确定采用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厌氧+ 缺氧+MBR相结合的生物处理主体工艺;对本项目污水进行处理,污水经处理后可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3、系统污泥及杂物处理说明
本污水处理站日常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杂物及剩余污泥,这些必须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否则将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本项目污泥主要是生化池进水口由格栅机产生的少量栅渣及厌氧和好氧系统产生的及少量剩余污泥以及沉淀池及过滤系统产生的污泥;同时在化粪池内沉积的杂物;
对于化粪池、厌氧池、膜池等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定期(半年)由吸粪车抽走;
MBR膜池内生活污水生化处理产生污泥量约100毫克/L;则每小时150吨污水处理产绝干污泥量为:15KG,含固率为1%,则泥浆量为1.5方/小时,通过管道及阀门定期排放到化粪池内,其污水进一步汇入系统处理。
本方案系统剩余污泥处理方案:全部排到化粪池内存储,同时,栅渣装入定期装入斗车外运处理。
4、系统臭气处理工艺说明
生化处理系统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臭气,特别是化粪池、厌氧池和兼氧池在运行过程中(夏天天气炎热更严重)产生大量臭气(如:硫化氢、甲烷气、甲硫醇、乙硫醇)及污水本身臭味;这些气体如果不及时抽排或隔离,将导致污水处理站四周臭气难闻,环境很差。故对生化系统污水处理站的臭气进行处理非常有必要,通常处理方法有两种:
A 收集高空排放
原理:将臭气通过联通管收集后由高空排气管道高空排放(高出人员正常活动高度),让臭气散发在空着稀释处理;而氧化池在菌种培养良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产生的气味应该是泥土腥香的味道,只有在菌种死亡或运行不正常情况下,池体发生厌氧反应时,才产生臭气,这不属于正常范围,可不做考虑。
优点:节能,经济实惠,简单;
缺点:(1)如果下雨天或阴天气压低,臭气从高处返回到地面,造成效果不好;(2)如果周围有高楼,在风大情况下,臭气会被吹到高楼处,导致此高度人员感到臭味;
B 动力收集,集中处理外排
原理:对于臭气散发面单一,相对密闭容易收集的臭气源,采用密封后,利用抽风机、管道进行汇集后由抽风机鼓到废气处理装置(活性碳吸附或光电离子分解)内进行臭气处理后在外排;
优点:无需高空排放,臭气收集比较彻底,不会出现臭气反弹;
缺点:造价高、能耗大;
本工程推荐方案
针对本项目的化粪池、调节池、厌氧池(本次改造加盖)相应容易产生臭气的池体正常情况均密封,只有联通排气管对外排气,通过出气口的废气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后直接外排空气中;故本方案采用联通管收集,通过一体化废气净化装置,在采取就地设备顶部采用排放。

5、系统噪声处理工艺说明
因生化处理系统有水泵、风机及曝气、搅拌器设施组成,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噪声,根据相关规定,学校园区及居民区噪声要求比较严格,则本工程必须考虑系统正常运行噪声的防治问题:
A 噪声源:风机、曝气装置、泵、搅拌器电解
泵------因水泵出了采用计量泵全部采用潜污泵,因它采用液下运行不会产生噪声,而计量泵采用的机械泵,且在设备间内,有隔声措施,故他们噪声不会造成影响;
搅拌器----本项目均采用低噪声搅拌器,且在设备间内,有隔声措施,故他们噪声不会造成影响;
曝气装置----本项目曝气采用鱼排式、螺旋混合曝气方式,气源由低压(50KPA)的罗茨风机提供,故不会产生很大的噪声;
罗茨风机----唯一较大噪声源,主要来自风机进出风口气体噪声、电极转动及叶轮转动形成的震动噪声以及机械安装不平产生的噪声;
B 噪声处理措施
通常对噪声处理方式:减震物理降噪、反弹吸附、隔绝
本项目因风机是布置在综合机房对,综合机房对外由三个口:门、排气通风孔;正常情况下除排气通风口是开启状态,其他均关闭,基本处于密闭状态;为了达到降噪隔音,我们成套装置在门边采用密封条隔音处理,排气孔采用多重折叠反弹方式进行吸收与隔音;
C 本方案确定
在本工程不会专门对噪声提出处理措施,成套装置本身基本满足噪声要求。